(通讯员 图文/彭盼)为进一步贯彻落实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(草案)》相关要求,强化学生的学术规范意识,营造严谨治学的良好氛围,1月12日晚,教育与心理学院全体辅导员通过腾讯会议平台,面向全院学生组织开展了以“解读《学位法》,严守学术关”为主题的线上班会,我们全体学生参加了班会。

班会伊始,辅导员们从《学位法》的立法背景、核心条款及现实意义展开讲解,重点解读了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标准、学位申请流程规范以及违规处理措施。通过对比新旧政策差异,强调“学术诚信是学位授予的底线”,明确指出论文代写、数据造假、剽窃他人成果等行为将直接影响学位获取资格,并结合近年高校典型案例,以案释法,敲响警钟。
针对毕业生关心的学位论文查重、引用规范、答辩流程等问题,辅导员结合《学位法》条款及学校实施细则,逐一梳理注意事项。例如,明确要求引用文献需标注详细来源,重复率检测未达标者不得进入答辩环节;强调实验数据必须真实可溯,调研成果需经导师审核。现场还通过截图展示学术期刊撤稿案例,警示学生“细节决定成败”。
在自由提问环节,学生们围绕“合作研究成果署名规则”“跨校联合培养学位申请流程”等踊跃发言。辅导员结合文件逐条回应,并提醒学生:“学术成果的权属必须清晰,合作中应提前签订书面协议,避免纠纷。”针对考研、留学同学的个性化需求,辅导员同步分享了国内外学术伦理规范的异同点,助力学生规避风险。
班会尾声,辅导员们对本次线上班会进行了总结:“《学位法》不仅是约束,更是对学术追求的守护。希望每位同学以‘板凳甘坐十年冷’的态度对待学业,让诚信成为职业生涯的基石。”会后,班委将会议录屏及《学位法》全文、学术规范手册等资料打包下发,供学生反复学习。部分学生表示:“以前对学术规范的理解较模糊,现在清楚了‘红线’在哪里,论文写作时会更严谨。”
此次“《学位法》解读”主题班会的成功举办,不仅加深了教育与心理学院全体学生对《学位法》的认识,更是强化了学生的法治观念与学术素养,为他们将来在教育领域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,也为学院培养德才兼备的高质量人才保驾护航。未来学院将继续探索更多形式的法治教育活动,为培养具备法治观念的新时代教育人才不懈努力。